立足於華爾街,致力打造全球華人企業上市融資專業平臺。
美國、香港、新加坡、澳洲、英國、歐洲上市保薦商。
IPO保薦商,SPAC發起人,OTC反向並購服務商。
招股書披露,自2017年10月第一家試運營門店的落地,到遍佈中國28個城市2370家直營店的鋪設,瑞幸咖啡只用了1年半的時間;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累計交易客戶數達1687萬人次。
而星巴克在進軍中國市場19年之後才開設了3400家門店。星巴克2018財年年報顯示,截止去年9月30日,星巴克在中國擁有3521家門店。英國《金融時報》稱,與星巴克不同的是,瑞幸的許多門店並沒有座位,這也使瑞幸能更快擴張。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就開店數量來說,瑞幸咖啡已成為中國第二大、成長最迅猛的咖啡零售商。
瑞幸咖啡開設的門店分三類,自取式門店(Pick-up Stores)、休閑式門店(Relax Stores)、配送式廚房(Delivery Kitchens),其中自取式門店占據了91.3%的份額,這也是瑞幸的戰略重點。
招股書稱,隨著自取類門店的增加,顧客可以更方便地從附近門店自取,因此對配送的需求通常會下降,2018年1季度配送訂單占總訂單的61.7%,而在今年同期該占比下降到了27.7%。
瑞幸咖啡的提貨點通常位於咖啡需求量較大的地區,如辦公樓、商業區和大學校園,這些商店的面積一般只有20㎡-60㎡,座位有限,這樣的店面設置讓其更接近顧客,並通過低租金和裝修成本迅速擴張。
招股書顯示,2019年1季度,瑞幸咖啡的營收為4.79億元,同比增35.94%,凈虧損5.52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了4.20億元;2018年全年,瑞幸咖啡的營收為8.41億元,凈虧損16.19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及天使投資人的凈虧損達31.90億元。
從財務數據看,瑞幸仍在虧損,持續瘋狂燒錢,但從融資情況,瑞幸一點“不差錢”。
不久前的4月18日,瑞幸咖啡還獲得了1.5億美元B+輪融資,由貝萊德集團領投,投後估值29億美元,至此,該公司已獲得4輪共超過5.5億美元的資金補血。
招股書顯示,瑞幸董事長陸正耀持股比例為30.53%,CEO錢治亞占股19.68%,黎輝(大鉦資本)占股11.90%,劉二海(愉悅資本)占股6.75%。值得關註的是陸正耀目前已經有兩家公眾公司:神州優車(838006 OC)和神州租車(00699 HK)。
4月18日,瑞幸咖啡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獲得了1.5億美元B+輪融資,由貝萊德集團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1.25億美元,投後估值29億美元,是A輪融資投後估值的近三倍。
值得註意的是,貝萊德目前是星巴克第二大股東(6.58%),也是最大的主動投資人。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瑞幸咖啡正在尋求赴美上市,而來自美國頂尖投資機構的入局,將在這一道路上提供有力幫助。
和已經趨於飽和的美國咖啡市場不同,中國的咖啡市場存在著非常大的市場空間,足以容納下除了星巴克以外的另一家連鎖咖啡企業。
根據Euromonitor的統計,2017年我國咖啡館行業總銷售規模 1024 億元,2011-2017年復合增速達13%,未來將持續快速發展。而行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受益於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咖啡文化的逐漸滲透以及咖啡更強的消費粘性。
值得註意的是,咖啡因的成癮性註定咖啡有著更高的消費頻次。一旦咖啡文化滲透,很容易見證人均消費量的提升。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整體來看,中國的連鎖咖啡行業還處在初始階段,未來數年還會出現每年超過兩位數的復合增長率。
因此,在投資人眼中,貝萊德的投資屬於典型的“投資賽道”策略,而瑞幸和星巴克同在快速增長的中國咖啡賽道上奔跑。
上海財大商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鐘鴻鈞向本報記者表示:
“可以看到,咖啡市場的巨大增長空間,是投資中國咖啡連鎖的重要理由之一。”
“從貝萊德的角度看,他們投資的星巴克在中國成功地教育了市場和用戶,而更好地去分享中國咖啡市場蛋糕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去投資中國的咖啡連鎖企業。”
目前階段,瑞幸咖啡的市場規模和門店數量,還遠遠未達到一個成熟連鎖咖啡企業的要求,因此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保證門店擴張和品牌營銷,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規模,形成先發優勢。
而對於貝萊德來說,瑞幸是目前中國最合理的投資標的。“一年多的時間建成2000家門店,成為中國第二。”鐘鴻鈞說,“強執行力的團隊,是貝萊德選擇投資瑞幸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
獲得投資之後,擺在瑞幸咖啡面前的,依然是在快速擴張下的品質管控、門店管理等方面的挑戰,需要在運營上花更大的精力。
從宣佈A輪融資至今,瑞幸咖啡的融資節奏飛快:2018年7月,瑞幸咖啡宣佈完成了2億美元的A輪融資;12月,宣佈獲得了2億美元的B輪融資,如果算上2018年4月份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瑞幸已經獲得了4輪共超過5.5億美元資金。
這樣密集的融資節奏在行業內絕無僅有,充足的“彈藥”讓瑞幸咖啡擁有大量資金“燒錢”擴張。瑞幸咖啡方面告訴本報記者,截至4月15日,瑞幸在全國已經入駐40座城市,今年前4個月入駐城市就達到了18座。
快節奏的融資、大幅度的擴張,瑞幸咖啡的“高歌猛進”也讓公司估值快速上升,從2018年7月A輪投後估值10億美元,到本輪投後估值29億美元,9個月時間增長了近兩倍。
值得註意的是,在去年獲得B輪融資時,曾有媒體報道稱瑞幸咖啡9個月虧損超8億元。彼時,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兼CMO楊飛在今年1月份的戰略溝通會上表示,通過補貼快速占領市場是瑞幸的既定戰略。
“全年的虧損將會遠大於這個數字。”他說,“短期時間內,用戶補貼是占領市場的既定戰略,未來相當長的時間仍需要採取補貼策略,但會適度調整力度。”
在上述戰略溝通會上,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宣佈了一個野心勃勃的目標:2019年新開店2500家,總計達到4500家,從門店數量和咖啡銷量上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第一。
也是因此,依靠快速大規模開店的策略和補貼的做法,引起了媒體和業內人士的質疑,擔心瑞幸咖啡會像其他依賴補貼的網際網絡公司一樣,在補貼退坡後出現經營危機。
楊飛表示,目前瑞幸咖啡的模式在“盈利模式(每單賺錢),補貼模式(先博後約),營銷模式(自有流量池)上想得很明白”。而咖啡市場的競爭對手普遍比較“溫柔”,沒有單車、網約車等那麽殘酷的競爭環境,因此從補貼的量上來看,也遠沒有那麽誇張。
鐘鴻鈞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瑞幸的商業邏輯,有其值得深思的地方。
“這不是一個存量市場,和日韓人均360杯的年消費量相比,中國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他說,“激烈但健康的市場競爭,不僅有利於生命力強市場適應能力強的企業發展,也有利於行業的發展。”